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行业新闻  >>  国内  >>  装备“天眼地耳”的杨浦90后“智警”!


装备“天眼地耳”的杨浦90后“智警”!


转载    上海市杨浦区    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   2020-07-06

“老旧小区改造、市政道路建设存在着占路掘路施工造成的交通管理难监管以及交通拥堵等问题,更有一些施工单位资质不全,违反安全施工要求。建议开发一个交通监管APP,可以让一线执勤民警及时查询各路段的工程信息,提前谋划交通保障,查处违法施工等问题!”

这是杨浦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召开的交通管理“金点子”座谈会上,一线交警提出的建议。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交警支队真的建成了“道路交通管理监管分析平台”,而且开始投入使用,成为了全上海的第一家。

1.png

提出这个“金点子”的一线交警,可不是什么资深老民警,而是一位90后的青年民警。他,叫倪嘉辉,平时刻苦钻研,善于建言献策,他的很多智慧想法被单位应用于革新执法装备上,给民警执法装上了“天眼地耳”,为道路交通管理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近4年来,他提出的4个智慧建议全被采纳,被同事和熟悉的群众亲切地称为“智警”。


申城交警有了首套执法移动“天眼”

一段时间,许多民警在交通执法中发现,有少数驾驶员和行人在违反交通法规时,有狡辩、耍赖的行为。这引起了倪嘉辉的注意,能不能利用现代信息智慧技术,像路口摄像头一样,把行人违法行为随时随地拍摄记录下来,在执法时可现场回放,让违法行为现形?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一个给警车、警用摩托车装上“天眼”的想法,逐渐在他脑海里形成。说干就干,他把这一建议向队领导做了汇报。“好啊!把路口‘死’的摄像头变‘活’,这才是90后的青年民警应该思考和干的事儿。”领导们肯定了他的做法,并鼎力支持。

一石激起千层浪。2017年2月在分局领导和科技科的支持下,他们联系地方科研单位和厂家,又经过半年的改进和研发,一套集现场声、像、摄、储存及回放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移动电子警察系统“天眼+鹰眼”的智慧装备诞生并投入了使用。

2.png

2020年4月10日下午18时,在平凉路眉州路路口,倪嘉辉正在执勤。此时正值下班高峰,路口自西向东的红灯亮了,许多车辆有序停了下来。突然,一辆白色越野车想从直行车道插入左转车道,这一幕没有逃脱他的眼睛,他立刻走上前进行执法,告知驾驶员违法“加塞”,并要作出罚款200元记2分的违法处理。

“我没有加塞啊!”该驾驶员拒不承认。倪嘉辉淡定回应:“你的违法行为已被鹰眼视频取证设备拍摄下来了,不承认也没有用!”随即拿出他参与研制的“鹰眼”可回放视频影像的平板电脑,将该车的行迹点击重放……事实胜于雄辩,该驾驶员立时哑口无言,接受处罚。

3.png

据了解,该移动电子警察系统“天眼+鹰眼”智慧装备投入使用的3年来,已成为杨浦交警执法的利器。如今,该系统已推广至全市交警系统使用。


为复兴老“岛桥”装上了最新智慧“地耳”

在杨浦有一条连接复兴岛和杨浦主城区的老岛桥——海安路桥,它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货车从复兴岛码头进入杨浦区军工路通往主城区的唯一通道。但桥限重20吨,许多货车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常常超载驶上桥面,给老桥造成了安全隐患。

特别是近两年,复兴岛内建有众多堆场和仓库,存放的都是钢材、黄沙、石子等货物,很多车主为了多拉快跑,动辄就用四五十吨的大吨位货车载货。这些超载大货车不仅噪音扰民,还引起扬尘渣土污染,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支队多次整治,但不少运输老板依然我行我素,超载过桥的现象得不到很好的遏制。

4.png

2018年初,杨浦交警支队成立“尖刀”突击队,作为队长的倪嘉辉在带领队员大力抓好机动车重点违法、非机动车行人乱骑行等违法行为的同时,也惦记着海安路桥大货车超载通行的问题。警察来了,货车躲了,警察走了,货车又上桥了。有的还给交警设黑哨专门给驾驶员通风报信,有的选在深更半夜超载运输。一时间,整治海安路桥货车的问题成了支队的“挠头事”,也成了倪嘉辉的“揪心事”。

怎么办?能不能给桥装一个报警器呢?倪嘉辉把这一想法和支队专管民警进行对接,没想到这也是他们正在抓的一项硬任务,倪嘉辉的想法为他们打开了思路。支队结合智慧交通建设,会同区建管委共同开发了“海安路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倪嘉辉戏称它为“地耳”。

5.png

该系统集数据融合、照片抓拍、过磅称重、无线传送等功能,实现了24小时对所有途经海安路桥车辆的超载和超限情况进行监控,包括车辆的车牌号码、通过时间、进出方向、总重量、限载、超载、行驶速度、超限情况等,10秒钟就可以获得车辆违法信息,并传输到民警手机上,执勤民警实现了第一时间快速有效地对违法车辆进行拦截处罚,真正做到了民警不在现场也能遥控进行管控管理。

2018年3月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海安路桥超载超限的情况得到了有效遏制,超载现象减少了90%。


外国留学生们都叫他 “智sir”

杨浦区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17所高校,吸引了全世界数十个国家的年轻人来留学。他们中有一些提起上海警察,都会说认识一个叫“智sir”的青年交警。认识的起源还有个激烈交锋、讲道普法的故事。

一段时间,由于语言不通、交通法规不同,外国留学生不遵守交通法规,造成交通事故也屡见不鲜,交警执法难,群众也有意见。

6.png

1991年出生的倪嘉辉,毕业后便选择当了一名交警,执勤在高校聚集的地区。2017年一个夏天的午后,他在五角场“彩蛋”下执勤时,一个黑人留学生骑电动自行车闯禁令,被他拦下。倪嘉辉用流利的英语告知对方这里不允许骑非机动车。但令倪嘉辉没想到的是对方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一问三不知,只是无奈地摇头……执法陷入了“僵局”。后来还是靠着肢体语言比划,才让他明白自己的违法行为。

事后,倪嘉辉在与其他同事交流时获悉,外国留学生对我国的交通道路法知之甚少,沟通困难,执法难度也大,而且造成的交通事故也逐年上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倪嘉辉意识到,给高校的外国留学生普及交通法规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倪嘉辉把想法向支队宣传部门做了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支队宣传部门与各高校联系,将交通安全宣传开设进了高校课堂。于是,从2017年10月开始,倪嘉辉认真梳理了外国留学生易犯的交通违法行为,整理了常见的交通事故案例和我国的交通法规常识,自制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多媒体课件,走进大学课堂,为留学生们上起了交通课。3年来,他先后17次走上讲堂,从一名交警变身为老师,帅气的小伙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智sir”,也俨然成了警界的一枚“斜杠青年”。

7.png

身高1米83的他,青春阳光,爱打篮球、爱写书法,很快就与留学生们成了球友,笔友。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法规,他自建了一个“小倪SIR话安全”交通安全宣传群,将“球友”“笔友”们一起拉进微信群,用“每日一口语”的形式告诉他们各类交通规则,用“每日一标志”竞猜的形式,让他们逐个认识交通标志。

他影响“球友”“笔友”, “球友”“笔友”再影响其他的留学生朋友。三年下来,杨浦外国留学生遵守中国交通法规的意识强了,违法行为也少了。





返 回


* 版权声明 *
本文来源上海安防网,经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成立于1992年,目前协会共有会员单位700余家。会员单位包括从事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推广应用、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服务和安全防范行业宣传教育、出版、印刷等的企事业单位,其中60多家会员单位为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