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上连续开30多公里下坡
是种什么体验?
在山西青银高速吕梁薛公岭路段
过往司机都要经历这样的“刺激”
攥紧方向盘、绷紧脚尖,驶过才长舒一口气
这段高速位于汾阳与离石的交界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特点,走势分外陡峭
它是贯通东西、连接晋陕的“大动脉”
串起沿线的物产、资源和产业
为吕梁人民生活输送致富养分
为了保障该路段在内的高速安全与畅通
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
逐步建立起“六位一体”管控新模式
包括积极应用科技手段
例如基于海康威视观澜大模型
构建高速异常事件检测系统
12类事件平均检测准确率高达98%
让高速管理更有效、高效
2024年,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与海康威视合作,通过大模型事件检测系统、恶劣天气应急管控平台等,整合接入青银高速吕梁段科技示范路视频监控、卡口、可变情报板、安全预警设备等,实现三道防线综合管控、恶劣天气管控、警情智能巡查、精准预警研判等应用,事故率同比下降46%以上,为高速公路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开拓了新范式。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
大模型精准检测守护高速安全
薛公岭所属的青银高速吕梁段,东接省会太原,西接陕西榆林,全长170公里,日均流量近2万辆,货运高峰季节货车占比近60%。行驶到这的司机,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
这种时候,司机们最害怕的就是突发状况。“比如前面有事故发生,产生拥堵需要及时停下车,或者路面有煤疙瘩、碎石这些抛洒物,有车逆行等等,那看到真的是心头一颤。”常年跑车经过该路段的货车司机张师傅说道。
“所以我们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情指行”专班负责人、六大队教导员贾庆峰告诉我们,过去AI算法识别异常事件需要人工巡查辅助,不仅效率低下,更因视觉疲劳等问题,难以避免漏检误检。
“我们和海康威视一起搭建了大模型异常事件预警监测系统,依托大模型事件检测服务器接入辖区内重点视频点位资源,现在一天就能实时分析预警600+条警情。” 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情指行”专班民警张伟介绍,统计数据显示,12类交通事件平均检测准确率高达98%,其中拥堵、违停、行人等高频事件的检测结果表现很稳定。对比未使用大模型算法时的数据,逆行和车辆抛锚事件的检准率更是从21.05%和80%跃升至100%。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海康威视大模型事件检测服务器的科技助力。系统升级视觉大模型,针对抛洒物、行人、违停等事件的常见误检漏检进行优化,能够有效抑制背景误检,具备更强的泛化能力,即使是复杂抽象的特征也能精准捕捉,精准识别各类交通事件。
秒级响应、分钟处理
巡查效率提升80%以上
薛公岭隧道内有大货车停留!事件检测联动系统立刻报警;5分钟后,停留货车有明火冒出!系统再次报警并持续弹窗预警……当异常事件预警监测系统精准识别交通事件后,如何让处置流程无缝衔接、高效运转?海康威视大模型事件检测系统与指挥图的深度融合,成为破题关键。
在山西高速指挥中心,一块巨型屏幕闪烁着实时道路数据,这是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与海康威视联合打造的指挥图。它整合了交警自建的视频、卡口、诱导屏等设备资源,以及车载、执法记录仪定位信息,实现资源地图定位与视频预览。这套指挥如同高速管理的智慧中枢,通过与大模型事件检测系统的数据互通,打破了信息孤岛,构建起秒级发现、秒级预警、秒级响应的智能化、可视化的指挥调度体系。
当异常警情发生,5秒内便会被自动推送至指挥中心大屏,并同步联动路面可变情报板、安全预警设备、信息屏等声光设备进行提醒。与传统的人工巡查相比,效率提升80%以上,次生事故降低30%左右。
管理人员一键即可查询事件详情、回放录像,迅速查看周边设备和警力资源分布,完成事件审核、调度处置并反馈结果,形成高效闭环。以抛洒物事件为例,从发现到清理完毕用时大大缩短,大幅提升了事件处置效率。“像碎石、碎沙这些会降低过往车辆的抗滑能力,带来甩尾、侧滑、甚至是翻车事故,及时处理掉对司机来说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张伟说道。
恶劣天气应急管控
预防事故发生
因为海拔高、落差大等特点,薛公岭路段每到秋冬季恶劣天气频发。针对重点路段,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联合海康威视建设了气象感知、雾区防撞引导、可变限速标志、信息发布、会车警示系统等设备,通过恶劣天气应急管控平台实现有效干预,预防事故的发生。
此外,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还联合海康威视在省界段建设卡口系统、车辆引导提醒系统、近场监测系统,构建了服务区和收费站防线,依托高速智能管控平台,打造三道防线综合管控系统,实现对重点车辆及预警车辆引导检查、违法查处、安全教育等。
“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织就安全网的有力帮手。它让基层交警的工作变得便捷、高效,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司机的平安,未来我们也会继续以科技强警护航高速安全。”贾庆峰说。抬头望去,夕阳为青银高速镀上金边,一辆辆货车正平稳驶过薛公岭的连续弯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934号